k南方财经记者采访五问五答要点

第一问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将医疗装备创新融合发展纳入重点任务,提出大力发展智能无接触式扫描、辅助诊断、消杀灭菌等医疗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发展面临怎样的机遇?

十四五规划将无接触式医疗机人作为重点发展项目,与新冠类传染病防控有关。因此,针对疫情防控有巨大作用的医疗机器人有可能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除上述无人接触机器人外,凡能帮助病人独立生活,又可减少或避免病人与医护人员接触的助力式移送机器人、喂饭、助厕、助浴机器人等都有大发展机遇。

第二问

2021年,不少医疗机器人企业正积极融资中,手术机器人持续接受融资推进研究、以及持续扩大产品线。资本不断注入的医疗机器人赛道,在您看来,医疗机器人实际的市场前景如何?

    医疗机器人大体可分为四类:监测、陪护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他们的市场前景主要取决于机器人本身技术成熟程度及其对市场需求的满足。

     监测、陪护机器人:主要通过语言、表情、手势、摄像头等为病人提供精神慰耤以及无接触人体的生活照料。几乎所有慢性疾病患者都需要,市场容量特大。但由于技术成熟度不高,大多似儿童玩具及幼教机器人,难以广泛推广。能参与疫情防控的少数陪护机器人会有较大的市场。

     护理机器人:是指能辅助病人穿衣、吃饭、上下床、室内走动、如厕、洗澡等的助力式医疗机器人。具有千亿级以上市场容量。对于严重失能老人、长期卧床不起病人或残疾人是刚需。然而,由于需要与病人密切接触,并要助力患者生活,对安全、舒适性及场所要求特别高,因此,至今尚无一种特别成熟的护理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但是,在护理机器人方面的任何重大突破,都可能引爆市场。

     康复机器人:主要通过语言、肢体运动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记忆、肢体运动功能等的医疗机器人。是当今全球相对较成熟,使用量最大的医疗机器人。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生活水平及支付能力不断提高,以及政府高度重视等,对康复机器人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容量也在千亿以上。然而,我国在康复机器人研发方面起步较晚,关键性传感技术、关节减速电机等还为国外掌控,以至高端康复机器人市场几乎都为进口产品垄断,进口或国内组装产品由于价格高昂,难以在基层推广。

国内改进并优化传感装置,关节电机及功能结构而创新的低成本产品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三问

贵公司在医疗机器人方面,主要专注于哪些细分业务?在具体研发生产销售过程中,公司是否遇到什么发展难题?公司在研发技术或理念上有什么创新点或优势?

(一)本公司主要是专注失能老人护理机器人系统、天轨陪护机器人,卧床不起老人、患者多功能康复机器人,以及智能护理床的开发、应用。

(二)在发展上遇到两大难题:

       1、拟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建立"世界智能服务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向群众免费展示全球各种先进服务机器人,借此宣教Al及服务机器人应用知识,并展示、体验我们的产品,培育市场,产生品牌效应,获得体验营销及广告收入。由于前期开发已投入近千万,需大额资金及相关资源补充投入。

       2、在软件控制系统升级、激光或视觉导航,脑机接口,VRAR等方面需专业人才加入。

(三)       本公司产品主要创新点、优势

  1、护理机器人有三大创新、四大优势
    创新1、是全球首个多功能,多场景护理机器人
    
创新2、是全球首款可以不依赖护工,从而可节省大量 护工的护理机器人
    
创新3、是全球首创柔性平卧传送人体的护理机器人。
  
优势1、更加实用:多场景(家庭、社区、养老院、智能病房等),多功能(上下床、
    
优势2、更加安全:平卧、柔性传送及防抱死装置:
    
优势3、更高效率:一个护工可护理1020个失能老人
    
优势4、更低价:只有国外护理机器人110或以下。

(家用型:每套10万左右)  

     2、康复机器人方面有二大创新四大优势

    创新1,全球首创可自动上、下机的多功能康复机器人。

    创新2、世界首款可同时训练四肢的康复机器人。

    优势1、效率更高:偏瘫等卧床不起患者可自动上下机,并可同时训练上下肢。

     优势2、适应对象更广:更适合瘫痪、术后、失能老人等重症卧床不起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优势3、更省人力:不需多名训练师或护理人员协助抬扶、捆绑上下机。

     优势4、成本更低:传感器、减速电机等关键元器件均为国产或自己开发。家用型每套售价510万元。

     3、天轨陪护机器人方面

      创新点:可上下左右转弯,越过房梁、门框等。

      优势1:适用场景更多:医院病房、社区、家底、餐厅、工厂、商店等

      优势2、制作成本更低:每套成本在1万元以下。

第四问

目前国内外医疗机器人在技术研发、市场应用方面主要的差距在哪里,需要从哪方面去提升国内医疗机器人的竞争力?

1、国外在康复机器人技术上由于掌控了先进的传感器及关节电机技术等,导致高端机器人成本非常高,其多功能产品的价格几乎都在300万元以上。我国可以通过改进、开发或选用成本较低的减速电机,利用力学原理等巧妙设计满足家用功能的结构,减少或避开大量高精度传感器及减速电机的使用,从而在多功能、普适型康复机器人开发方面获得突破。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国外康复机器人存在的一些短板进行补缺性开发:例如国外机器人上下肢训练是分离的,偏瘫病人进行上肢机器人训练后,还须换另一个下肢机器人训练,效率低,成本高。我们可以创新四肢同台康复训练的机器人。还有,国外康复机器人都缺乏自动上、下机的功能。此功能对于长期卧床不起或重症或术后病人早期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在这几方面开发国产康复机器人,有望填补空白并实现并道超车。

  2、国外在多功能康复机器人人机交互,脑机接口及多传感融合技术等均远远超我国。由于我国需要康复的人群达数亿,当前更需要大量低成本、多功能、便于基层大量推广的康复机器人。因此,在确保安全、效果好情况下,我们可以更多依赖机械结构及动力装置的创新、改进,并采用更多国产传感器来绕过国外技术的限制,制造出符合中国国情、普适度高的中、高端康复机器人。

    3、在护理机器人开发、应用方面,欧盟十二国联合开发的AAL(即环境辅助生活系统)对于轻度失能老人居家独立生活帮助较大,宜在养老院、社区护理中心推广。但由于需对家庭屋顶较大改造,加之采用了多种传感、监控装置使其成本较高,并不适合普通家庭推广应用。日本开发的单机版护理机器人如洗头、喂饭、沐浴、分离式床椅等技术相对较成熟,但在不同场景多机协调合作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不能同时应对严重失能老人同时存在的多项失能指标的的护理(如上下床、室内走动、洗澡、入厕等),其实用性受到很大限制,加之成本高,也难以推广。我国企业可以借鉴欧盟AAL设计理念,主要通过创新机械结构,改进、创新关节减速或连接装置,将多种智能护理设备的功能联系起来,构成可以相互协作完成多项失能指标的体系,从而解决单机版护理机器人功能有限,价格高,不实用的难题。

第五问

广东在发展医疗机器人产业上具有怎样的优势?目前医疗机器人主流的、成熟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一)发展医疗机器人广东主要有三大优势:

     1、政策优势,比如广东已成为全国十五个康复医疗服务试点省份之一,有利于调动多种资源,从多方面协调完成多功能、低成本,适用人群更广的康复、护理机器人开发。

     2、技术优势:广东是我国智能服务机器人开发大省,产业生态链较成熟,有很多成果在全国排名前列。广东机器人协会、政府相关部门的引线、搭桥等,也将发挥较大的作用。

     3、市场优势:广东有较完善的康复、养老服务体系,广东人均年收入在全国前列,支付能力较强。广东也是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及康复医疗服务试点省份之一。这些都有助康复、护理机器人开发及市场拓展。

(二)目前,主流医疗机器人最成熟的应用场景是康复医院或三级医院康复科(治疗机器人),超市、餐饮店,大型会厅等处(体温探测机器人),医院药品、物料配送系统,医院影像科室(阅片诊断)。养老院、护理中心(智能监测、报警等)。

联系我们
  • 公司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街石岗西基大街6号-3
  • 招商热线: 18928803156
  • 售后电话: 400-998-2922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2018-2020 广州柔机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33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