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空”3维场景护理机器人(SANR系统)简介
SANR系统由刘东光教授团队历时3年开发,可以部分或完全代替护工,辅助失能老人上下床,室内走动,上厕所排便,上浴室沐浴等。在家庭使用,可大大增强失能老人自我生活的能力,并节省请护工的开支。在社区、养老院或其它养老机构使用,可节省大量护工,并有助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产生新的盈利模式。目前,此套产品已完成样机制作。等待融资后进行量化生产和推广应用。
主要构成:
1、床面传送式智能护理床:可对接轮椅;
2、椅面传送式智能轮椅:有便孔,可变床;
3、带引便装置的智能马桶:可对接轮椅;
4、带传送托垫的智能浴缸:可对接轮椅;
5、可转弯、升、降运行的悬轨式机器人:可绕过房梁、门框进入各房间或病房。
SANR系统针对的市场痛点、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越来越多。2018年国家统计出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4400万,其中2500多万为全失能。全失能老人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必须依靠家人或护工照护才能正常生活。
然而,由于早年人口控制政策,导致了今天独生子女及空巢老人家庭超过了1亿。靠子女或家人照护已不现实。护工参与照护已成为无可奈何的趋势。然而,由于护理失能老人是一项脏、累、臭,劳动强度大,工资低,社会地位低的工作,很少有人愿意从事。结果出现严重的护工缺口,导致大量失能老人或护理机构雇不到合适护工看护的尴尬局面。按照国际上4:1配置标准计算,我国2500多万失能老人至少需要600多万护工。但我国现有护工只有100多万,缺口在500万以上。这种海量的护工缺口,巳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业最大的痛点和需求。而且,随老年化加剧,这种护工缺口将越来越大,巳构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家庭及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护工荒难题,国际上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几乎都将希望寄托在开发高效、实用的护理机器人上。德国联合欧盟12国已开发出AAI护理系统(即环境辅助生活系统),可以帮助轻度失能老人独自在家生活,但不适合较重的失能老人。日本政府甚至将1/3的财政预算用于护理机器人开发。很多著名企业如本田、松下、日立,Nec等也参与其中。然而,日本开发的众多护理机器人几乎都是功能单一的单机版,能护理上下床的就不能护理上厕所,能护理洗澡的就不护理上下床等。面对失能老人多项失能指标,其实用性大大受到限制。(如图:床-椅分离式床,移位-蹲厕机器人,卧床大小便护理机器人,熊抱式移位机器人等)。
我国政府为了开发护理机器人,巳出台了多项鼓励性政策。工信部等制定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明确提出要加强发展助老助残护理机器人,要求在2020年小量生产并应用。科技部于2018年专门组织十个科研院校及企业,启动了“智能护理机器人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重大科研项目,然而,至今未见重大突破。
在此市场要求背景下,我们团队经过3年多努力,开发出功能全面并能节省大量护工的新一代护理机器人,即场景辅助护理机器人系统(SANR系统)。
主要应用:
1. 助力失能、半失能(老)人等轻松完成上下床、室内移行、上厕所、沐浴等;
2. 辅助医院卧床不起病人转运、CT等大型检查;
3. 辅助传染病人的隔离生活、检查...
4. 为失能、半失人等递送蔬果、食物、生活用品等;
5. 餐厅送菜、病房送药、家庭送餐等。
亮点及优势(与国内外护理机器人比较):
1、三大亮点:
(1)将是全球首个多功能,多场景护理机器人
(2)将是全球首个不依赖护工,并可节省大量 护工的护理机器人
(3)将是全球首款创柔性平卧传送人体的护理机器人
2、四大优势:
(1)更加实用:多功能、多场景;
(2)更加安全:平卧、柔性传送及防抱死装置;
(3)更高效率:一个护工可护理20个失能老人;
(4)更低价格:只有国外护理机器人1/10或以下。(手推自动传送款:每套10万元左)
1. 手推自动传送型:护工手推轮椅,可自动对接床、浴缸、马桶等。
2. 自驾自动传送型:失能人自驾(似代步车),一键自动对接床、浴缸及马桶。
3. 全自动款:语音、按键或遥控指令,自动完成上下床,室内移行,上厕所及沐浴等。